鼻息肉是鼻部常見疾病,也與某些全身疾病有關。多發(fā)于20~30歲的年輕人,是由于鼻粘膜長期炎性反應引起組織水腫的結果。
答:你好!手術時間一般半小時左右,不疼痛的,術后一般需要一周的。
而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:
慢性感染 篩竇反復感染使粘膜發(fā)生壞死性炎癥,最終導致篩竇息肉。因為在感染性炎癥過程中釋放出的細菌毒素和炎性介質,可使粘膜內淋巴引流不暢,靜脈瘀血,小血管擴張,滲出增加,粘膜水腫,現時毒素也引起支配血管的神經末梢受損而使血管進一步擴張,加重滲出。長期存在水腫的粘膜,屏障作用減弱,又可產生反復感染性炎性反應,粘膜水腫又進一步加重,最后促使息肉形成。
此外,在某些先天性呼吸粘膜異常(如囊性纖維化、不動纖毛綜合征)所致的反復呼吸道感染病人中,也常有鼻息肉的發(fā)生。在這類鼻息肉組織中可見較多嗜中性粒細胞,但臨床觀察應用抗生素治療鼻息肉收效甚微。盡管X線平片顯示鼻息肉病人多有鼻竇粘膜增厚的“鼻竇炎”征象,但鼻竇灌洗液中很少見有膿細胞和細菌。因此認為感染可能促進息肉生長,但不是息肉發(fā)生的必備條件。
近年又發(fā)現鼻息肉與阿斯匹林不耐受、支氣管哮喘有密切聯(lián)系。阿斯匹林不耐受的病人易致鼻息肉和支氣管哮喘發(fā)生,一般為是阿斯匹林等非類固醇藥物干擾花生四烯酸代謝所致。
變態(tài)反應 據臨床統(tǒng)計資料分析認為,鼻息肉是變態(tài)反應的結果。因為他們發(fā)現在哮喘、枯草熱(季節(jié)性鼻炎)等呼吸道變態(tài)反應性疾病中,鼻息肉有較高的發(fā)病率,而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(肺膿腫,支氣管擴張和肺結核)則極少見。由于變態(tài)反應在鼻部多次發(fā)生,在組胺、白細胞三烯等化學介質的作用下,鼻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,血漿滲出增加,使得鼻黏膜極度水腫,受重力影響逐漸下垂,以致形成息肉。
鼻息肉是怎么形成的?
專家表示,患鼻息肉一般認為系鼻腔、鼻竇枯膜變態(tài)反應性病變及鼻腔、鼻竇粘膜尤其是上領竇、篩竇粘膜慢性炎癥長期刺激的結果,其中也可能有細菌性變態(tài)反應因素的存在。
1、肺氣慮寒:由于患者肺氣素虛,衛(wèi)表不固,腠理疏松,易受風寒異氣的侵襲,肺氣虛寒則鼻塞不利,津液停聚鼻竅,日久鼻竅肌膜腫脹而形成息肉,這類原因較為常見,很多人因天氣多變而紛紛中招,預防是關鍵。
2、濕熱都滯:由于濕熱邪毒侵襲,肺經熱盛,肺氣不得宣暢,濕熱邪濁雍結積聚于鼻竅,日久形成息肉。
3、變態(tài)反應:由于變態(tài)反應在鼻部多次發(fā)生,在組胺、白細胞三烯等化學介質的作用下,鼻粘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,血漿滲出增加,使得鼻粘膜極度水腫,受重力影響逐漸下垂,以致形成息肉。很多人對這點不以為然,總是忽略,專家提示說,變態(tài)反應是鼻息肉是怎樣形成的最重要的一點,不容忽視。
4、慢性炎癥:慢性鼻炎、鼻竇炎的膿性分泌物的長期刺激,致使鼻粘膜內發(fā)生血栓性靜脈炎及淋巴回流障礙,致使鼻粘膜發(fā)生水腫而逐漸形成息肉。
目前鼻息肉病人約占耳鼻喉科病人總數的1/4,發(fā)病年齡以中年人居多,成年人發(fā)病率為1%-2%,伴有哮喘的病人鼻息肉的發(fā)病率為30%-50%.鼻息肉以其高發(fā)病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,因此探尋鼻息肉徹底有效的治療方法迫在眉睫。
標簽:鼻息肉,鼻塞,呼吸不暢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