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周炎是肩關節(jié)疼痛及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種綜合征,西醫(yī)主要還是肌肉和韌帶發(fā)炎。用的都是止痛消炎的藥,可以一時很快恢復。但是這個肩周炎,一般都是肌肉韌帶勞累過度或血流不暢供氧不足,代謝出乳酸(乳酸堆積過多會感覺到肌肉酸痛)而誘發(fā)的病癥,使用西藥多數都是治標不治本。
答:可能是肩周炎或肌肉拉傷,勞損等,具體情況需要到醫(yī)院拍片檢查一下。
根治的原則和目的必需是消掉堆積過多的乳酸、消掉炎癥,提高自身的血氧濃度,才會達到標本兼治。根據肩周炎的不同階段,可試用以下方法治療:
急性期:
為炎癥期,以肩關節(jié)疼痛為主要表現。炎癥初期,肩部疼痛難忍, 常有日輕夜重的特點。在急性期應減少運動,充分休息。劇烈活動不利于炎癥吸收,反而會加重炎癥滲出,造成日后更廣泛的關節(jié)粘連。
急性期治療應以消炎止痛為主, 外用消瘀散積的藥物,如應用活絡酒以止痛消炎散積。也可結合理療如中頻、電針治療。
粘連期與恢復期:
1粘連期以疼痛減輕,而出現肩關節(jié)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,如不能上舉,常影響日常生活;恢復期:是肩關節(jié)疼痛基本消失,關節(jié)功能開始恢復至完全恢復的階段。
2粘連期與恢復期的治療以推拿、按摩、特別是功能鍛練為主。
功能鍛練開始時間為粘連期,是防止關節(jié)粘連的最佳時期。功能鍛練的程度和質量,直接關系關節(jié)功能的恢復。
常用的功能鍛練方法
1、背墻外旋(屈肘甩手)——患者背部靠墻站立,或仰臥在床上,上臂貼身、屈肘,以肘點作為支點,進行外旋活動。
2、面壁爬墻——患者面對墻壁站立,用患側手指沿墻緩緩向上爬動,使上肢盡量高舉,到最大限度,在墻上作一記號,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處,反復進行,逐漸增加高度。
3、體后拉手—— 患者自然站立,在患側上肢內旋并向后伸的姿勢下,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,逐步拉向健側并向上牽拉。
4、越頭摸耳——患者屈肘,手指從患側耳朵向上,越過頭頂去摸健側耳朵,或從前額經頭頂摸腦后部,反復進行。
5、展臂站立——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,雙臂伸直,手心向下緩緩外展,向上用力抬起,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鐘,然后回原處,反復進行。
6、后伸摸棘—— 患者自然站立,在患側上肢內旋并向后伸的姿勢下,屈肘、屈腕,中指指腹觸摸脊柱棘突,由下逐漸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動,2分鐘后再緩緩向下回原處,反復進行,逐漸增加高度。 也可做越頭摸耳的動作。
7、梳頭擦汗—— 患者站立或仰臥均可,患側肘屈曲,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(掌心向上),盡量用肘部擦額部,即擦汗動作,或做梳頭動作。
8、枕手展肘——頭枕雙手 患者仰臥位,兩手十指交叉,掌心向上,放在頭后部(枕部),先使兩肘盡量內收,然后再盡量外展。
9、彎腰轉肩——患者站立,患肢自然下垂,肘部伸直,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劃圈,幅度由小到大,反復數遍。 0分
10、擱手壓肩——將患側手擱在與肩關節(jié)等高的物體上,用健側手按壓患肩部,一按一松,反復進行。
以上動作,每天早晚各一次,每次每個動作為8×8拍,即每個動作做8 拍,反復8 次。只要能堅持,必能收效。
標簽:肩周炎,韌帶發(fā)炎,肩關節(jié)疼痛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