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百科 > 其他咨詢 > 體檢與保健 > 營養(yǎng)不良
小兒營養(yǎng)不良不僅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(fā)育,還會導致寶寶免疫力低下、智力低下等。傳統(tǒng)觀念里總認為身材瘦小的寶寶是營養(yǎng)不良,但是今天很負責任地告訴你:胖寶寶也有可能是營養(yǎng)不良!
“蝦米?”
胖寶寶也會缺乏營養(yǎng)?我看是營養(yǎng)過剩吧!
事實并非如此!寶寶肥胖只能說是能量過剩,吃得多,運動少。其實胖寶寶同樣存在營養(yǎng)不良的問題。很多胖寶寶更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等問題,導致嬰幼兒期更容易出現佝僂病,較大的兒童導致抽筋等缺鈣的表現。這主要是因為,胖了以后,脂肪組織或細胞或儲存一些脂溶性維生素,如維生素D等,導致胖小朋友血液中的維生素D不足,而出現缺乏的癥狀。
寶寶營養(yǎng)不良的癥狀
1、過度肥胖
部分肥胖孩子是起因于挑食、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,造成某些“微量營養(yǎng)素”攝入不足所致。比如:維生素B6、B12、鋅、鐵等元素。
2、面部“蟲斑”
民間認為,孩子臉上出現“蟲斑”是肚子里有蛔蟲寄生的標志,事實并非如此,這種以表淺性干燥鱗屑性淺色斑為特征的變化,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病,謂之“單純糠疹”,源于維生素缺乏,同樣是營養(yǎng)不良的早期表現。
3、行為反常
孩子不愛交往,行為孤僻,動作笨拙—可能缺乏維生素C;夜間磨牙、手腳抽動、易驚醒—常是缺乏鈣質的一種信號。
4、情緒變化
孩子性格郁郁寡歡、反應遲鈍、表現麻木,這是缺乏蛋白質與鐵的典型表現;
孩子憂心忡忡、驚恐不安、失眠健忘,這是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的表現;
孩子情緒多變,愛發(fā)脾氣,這類性格的孩子大多偏愛甜食;
孩子固執(zhí)任性,膽小怕事,這是維生素A、B、C與鈣質攝取不足的表現。
注意
早期營養(yǎng)不良癥狀還有惡心、嘔吐、厭食、便秘、腹瀉、睡眠減少、口唇干裂、口腔炎、皮炎、手腳抽搐、共濟失調、舞蹈樣動作、肌無力等。
家長留言:
寶寶快四個月了,現在已經20斤啦!!每次帶她去游泳就哭得的歷害,那里的阿姨說是因為寶寶太胖不太做運動的原因,請問小康君,寶寶太胖應該怎么辦?
很多家長喜歡把寶寶養(yǎng)得胖胖的,認為這樣就代表寶寶身體好,但事實上并非如此。
寶寶肥胖可能帶來多種疾病
研究證實,寶寶太胖不但不是好事,而且需要警惕。肥胖不僅會給孩子惹來很多麻煩,還可能引起30多種疾病,讓小胖墩可能患上高血脂、脂肪肝、高血壓、胰島素抵抗、2型糖尿病等。同時肥胖還會導致寶寶運動功能發(fā)育遲緩,智力低下,免疫力差,易患消化不良及各種感染。
怎樣才能避免寶寶變成小胖子?
要想避免寶寶變成小胖子,一定要規(guī)范飲食。孕期的準媽媽就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,避免巨大兒。
10-6個月的寶寶
盡量純母乳喂養(yǎng),母乳喂養(yǎng)的孩子明顯比人工喂養(yǎng)的孩子發(fā)生肥胖的幾率要低。
當然,母乳喂養(yǎng)也會肥胖,如果媽媽比較胖,且進食大量的含油脂的食物,乳汁中脂肪含量就會高,容易導致寶寶肥胖。因此母乳媽媽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結構,同時注意喂養(yǎng)方式。
人工喂養(yǎng)或混合喂養(yǎng)的寶寶,則需要控制總奶量及喂養(yǎng)速度,寶寶需多少則喂多少,而不是拼命的灌孩子。有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吃點長胖點,使用孔徑較大的奶嘴或私自將奶嘴孔改大,這種做法都需要警惕。
26-12個月的寶寶
要合理安排奶量及輔食的量,避免過多的輔食或奶量導致總能量超標。平時媽媽要注意多給寶寶喝水,三餐里煮些健康的粥或湯,也可以準備些鮮榨果汁,盡量少給寶寶喝過甜的飲料和奶制品飲料。輔食盡可能保持食物的原味,不可添加糖、蜂蜜、食鹽、蛋清等。
31歲以后的寶寶
保證飲食多樣化。平時的飲食做的葷素、粗細搭配,多選擇蛋白質豐富、脂肪量低的食物,比如牛肉、羊肉、魚、豆制品等,脂肪類食物也要適量食用一些。如果寶寶已經偏胖,要控制高脂肪、高熱量食物的攝入,比如油炸食品等。有寶寶營養(yǎng)不良問題可以咨詢熱心醫(yī)生。
標簽:營養(yǎng)不良
嬰兒生下來體重不夠,膚黑瘦弱,營養(yǎng)不良而且產下來后沒喝過母乳,只能吃玉米胡,能活下來嗎?
胃脹吃東西后消化不良,所以只能一曰三餐每天用破壁機打著喝,這樣長期打著喝會引發(fā)營養(yǎng)不良嗎?
經常耳鳴體型顯瘦我是不是營養(yǎng)不良???
怎么樣才能快速的長高,現在長得好慢,還是營養(yǎng)不良。
孩子21個月了,脾胃一直不好,現在是特別能吃,一天到晚總要吃的,而且不長肉,瘦小,身高也比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-19